近十年来,
我国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显著下降,
在对空气污染改善起到了重要作用的同时,
也推动我国机动车尾气治理技术迅速发展。
我国机动车排放控制水平大幅度提升
近日,在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上,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近十年来,我国机动车排放控制水平大幅提升。
我国持续坚持将交通领域污染防治作为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关键举措,持续开展机动车污染治理攻坚战。全面实现国六柴油标准,实现了车用柴油、船舶柴油新标准的实施。
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司长 刘炳江:通过标准引领,我国发动机源排放控制水平全面升级,高效的三元催化剂、选择性催化装置等后处理技术普遍使用,发动机零部件、整车产业环保技术水平全面提升。
在新车方面,生态环境部搭建了全国统一的重型车排放监控平台,从2021年实施重型国六排放标准以来,累积接入企业403家、整车制造企业207家。全国1.2万家检测机构全部联网。全国建成了不停车自动排放监测点约3000个,基本消灭黑烟车,机动车环保高科技自动化监管平台和大数据监管发挥了重要作用。
蓝天保卫战、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任务艰巨,为推动治理技术的革新,中自催化耗费人力物力,解决行业面临“卡脖子”问题,开展科技创新工作,以稀土功能材料技术为主导,提升环保催化剂主导产业的优势增量,瞄准“卡脖子”问题和产业未来发展方向,打造以新材料为核心的产业布局,强化科技支撑,助力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正是政策的密切关注及企业研发技术的升级,推动了移动源防治产业不断进行技术革新。
机动车尾气处理市场主要依靠催化剂,作为汽车尾气治理的关键核心部件,中自催化针对不同燃料类型产生的尾气废气研发推出了治理移动源污染的核心催化剂及治理产品。